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多图)
导语 每位家长对孩子的关爱都是无限的,但是正确理解孩子的心情,进行有效沟通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有时我们连自己的内心想法都捉摸不透,更何况是去揣摩孩子的想法了。
专家支持/赵彗修 韩国发展心理学、咨询心理学专家。韩国天主教大学发展心理学博士、公益组织“紫光财团儿童家庭咨询中心”咨询部负责人,长期为成长中的儿童和家长提供免费咨询和积极帮助。著有《孩子的心理学》等畅销书。
每位家长对孩子的关爱都是无限的,但是正确理解孩子的心情,进行有效沟通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有时我们连自己的内心想法都捉摸不透,更何况是去揣摩孩子的想法了。
专家指出,孩子3岁到6岁时,和他们进行有效沟通是非常必要的一件事。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学习能力非常强,而且会出现多种生理发育现象。家长的每句话、每个行为都会对孩子产生重大的影响。
胆小、社会性差的孩子
东东快4岁了,外号是“小尾巴”。不管妈妈去扔垃圾还是去买菜,甚至妈妈上厕所,他都会拽着妈妈的衣服跟在后面。
妈妈觉得东东是因为一直待在家里才变成这样的,所以经常带他去游乐场玩儿。在游乐场里,和东东年龄差不多的小朋友一会儿滑滑梯,一会儿捉迷藏,玩儿得非常开心,而东东却不愿意和小朋友一起玩儿,总是在妈妈身边转来转去。
妈妈觉得这样起不到锻炼东东的作用,就把他硬推到小朋友那里,让他和大家一起玩儿。可是,捉迷藏时,动作迟缓的东东总是被别人找到,结果很快他就说没意思,不想玩儿了。
妈妈对回到自己身边的东东说:“和小朋友一起玩儿多好啊!你为什么总回到妈妈这里呢?”东东听到这些话,眼泪立刻掉了下来。本来在游戏中失败就已经很不开心了,妈妈还这样不理解自己,东东能不伤心吗?从此以后,东贤再也不愿意去游乐场了。
东东马上就要去幼儿园了,但是他这么不愿意和小朋友相处,妈妈真是担心死了。
孩子的想法……
“妈妈,我不想和那些小朋友一起玩儿,因为我不认识他们。”
“那些小朋友动作灵活,反应快,我没法做得像他们一样好。和他们一起玩儿,我觉得自己会被嘲笑,所以我不想去。”
“比起和小朋友玩,我更喜欢和妈妈在一起。因为和妈妈在一起不用做不会做的事,即使做不好也不会被嘲笑。”
家长如何与孩子沟通
“你是傻子吗?都多大了还一天到晚跟在妈妈后面?上那边自己待着去!”
DO 要这样说
“东东,今天你玩滑梯的表现比昨天好多了!是不是不那么害怕了?只要你像今天这样多加练习,一定会越来越熟练的!妈妈帮你,我们一起练练看。”
做事拖拖拉拉的孩子
5岁的小娴从早上一睁眼就开始慢吞吞地做事,这让妈妈几乎要发疯了。因为她的拖拉,妈妈一天要发好几次火。
小娴起床要30分钟、进入卫生间要20分钟、挤牙膏要5分钟、刷牙要20分钟、洗脸要20分钟……这还是妈妈在后面不停催促的结果,要是没有人催,小娴可能一天都出不了家门。
小娴做事为什么会这么慢呢?就拿她起床来说吧。每次起床时,妈妈都会叫她很多遍,但她始终一动不动。叫到最后,妈妈会非常不耐烦地跑过去把她从床上拽起来。
因为拖拉的毛病,妈妈每天都要拼命催促她,否则就会赶不上幼儿园的班车。即使这样,她们也经常误点,妈妈不得不亲自送她去幼儿园。每天早上都要经历一场这样的“战争”,所以妈妈经常感到筋疲力尽。
“她做事简直就像乌龟爬,怎么就这么慢呢?真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是因为她太小了吗?还是我没培养出她的好习惯?怎么做才能让孩子做事麻利一点儿呢?
孩子的想法……
“不明白妈妈为什么总让我快点儿,稍微晚一些不行吗?我还没睡醒呢,一定要现在就去吃早饭吗?”
“我在认真地做事,不知道妈妈为什么总是批评我!我想把牙刷干净,所以每个缝隙都要认真清理,难道妈妈觉得我这是在捣乱吗?我才5岁,怎么可能像大人那样在很短的时间里把事情做得很好呢?”
“妈妈总喜欢对我唠叨,让我做这个、做那个,让我不要做这个、不要做那个。我真正想做的事她不让我做,只让我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所以我不想听妈妈的话。”
家长如何与孩子沟通
“ 小娴起来了吗? 快起来! 你怎么还没起床啊?又想迟到吗?在我发火之前赶紧起来!”
DO 要这样说
“天已经亮了,阳光好温暖啊!对了,今天幼儿园要做折纸游戏,这是小娴最喜欢的游戏了对不对?来,快起床准备一下吧!”
让孩子做什么事的时候态度一定要温和!要让孩子明白:既然这件事必须做,与其痛苦地做,还不如愉快地做。
及时表扬孩子的正确行为,增加孩子的自信心,让他知道家长随时都在身边给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