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天津犄角旮旯的故事 劝业场商业区的历史回眸
导语 劝业场商业区是指以和平路与滨江道交叉的十字路口为中心,东起大沽路,北至锦州道,南至赤峰道,西至山东路,这样一个不规则的四边形地区。
早年很多老字号商铺在今日繁华的劝业场商业街上仍旧魅力无穷。始于上世纪二十年代的盛锡福帽店,其“三帽”牌帽子,不仅誉满全国,在南洋及欧美亦负盛名。曾获得马尼拉国际展览会奖状。1934年扬州帮理发师创建的南京理发店,是天津最豪华的高级理发店,在华北地区首屈一指,津门社会名流政要显贵都是它的常客。今天已正式跻身于天津老字号行列;1937年哈尔滨道和平路口的桂顺斋糕点店,以制作精细,风味独特,质量上乘赢得天津人尤其是回族同胞好评。马连良、马三立先生对这里的糕点偏爱有加;桂顺斋旁的中国照相馆,开业于1934年,是一家很有影响的老照相馆。给老天津人印象深刻的是橱窗前曾陈列有一幅“四大名旦”照片,很吸引过路行人的眼球;和平路与华中路口三十年代有一家亨得利钟表眼镜行,1958年迁到今滨江道现址。那个年代讲究“穷戴戒指阔戴表“,手表绝对是显阔的奢侈品。亨得利抓住高消费人群的消费心理,经营挂钟手表怀表打簧表,商品全是档次高、价位高的名贵舶来品。
1939年,天津发生大水灾。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接管了英法租界,“国中之国”也不安静了,劝业场这个商业中心,渐渐衰落。日本帝国主义为了侵略战争的需要,大量发行伪币,搜刮民财,物价飞涨,民不聊生,正当的工商业更是无法维持。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继续打内战,造成恶性通货膨胀,物价一日数涨,人民群众陷于水深火热之中,使天津经济濒临绝境。直到1949年天津解放,劝业场商业街才又逐步恢复、发展、繁荣起来。
解放后,劝业场商业区经过多次调整改造。一直是广大天津人和外地游客逛街的首选宝地。尤其是节假日,大街更是人山人海。文革前,将有轨电车道、空中电线、电线杆拆除,改装成地埋线的新型路灯,新辟公交路线,进一步美化城市面貌。随后辟建游览区禁行车辆,入夜火树银花,灯光耀眼夺目,游人摩肩接踵。1999年以来和平路滨江道商业街经过大规模改造,成为商业步行街。路面铺设天然花岗岩,配以红黑两色组成的多种几何图案,路中央安置现代化的欧式路灯和IC卡电话亭,金属艺术雕塑造型,自动售货机,各路口及道路两侧摆放不同造型花坛及行人休闲座椅。商店比肩而立,店面橱窗落地,通透明快,名优特商品琳琅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