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常见的诈骗手法都有哪些

导语 假冒身份,流窜作案。诈骗分子往往利用假名片、假身份证与人进行交往,有的还利用捡到的身份证等在银行设立的账号提取骗款。

  一、“银行卡涉嫌恶意透支或洗钱、贩毒犯罪”诈骗

  作案手法:骗子利用网络电话直接打电话给用户,多人分工,分别假冒银行以及公安局或检察院等单位工作人员,谎称用户的银行卡被复制盗用,涉嫌贩毒、洗钱、走私等犯罪,以冻结账户相威胁,以保护用户账户资金安全为由,要求用户将存款存入安全账户。

  新近犯罪分子,在上述的基础上,通过手段升级,会给受害者一个假网站,里面有受害者的个人信息、照片以及涉及的罪名,让受害者害怕,接着再提出要通过电脑操作核查受害者的资金,叫受害者通过他们提供的假网站输入自己的银行卡号、密码等信息,当受害者按照骗子的指示操作后,骗子便通过远程操控的方式将受害者的钱转走。

  防范措施:目前任何公安局、检察院、法院等国家机关,均未设立“国家安全账户”等名目的银行账户。所以当有人打电话要求你将存款转存到所谓“安全账户”以便保全资金的,即可认定是诈骗行为。

  特别提醒:此种诈骗方法在近期高发,骗子会对受害者谎称他们的案件是涉及国家机密,任何人不能告诉。因此,很多受害者是在被骗后许多天才发现自己被骗。请广大市民一定要注意,特别是要转告身边的亲朋好友。

  二、“退补费用”诈骗

  作案手法:犯罪分子通过手机发送短信,内容多为:“根据国家税务总局(或XX汽车公司)房产(或车辆)交易(或购置)税收政策,你的房产(或汽车)可以办理交易税(购置税)退税,详情请咨询XXXX”或“电话费返还”等内容,或会打电话以退还房屋搬迁补助金、亲属殡葬费、重大疾病补助金等理由,诱骗被害人到自动取款机上将卡内的钱转到骗子的账户。

  防范措施:税务部门进行退税时,会在报纸、电视等媒体公告,而不会仅以电话或短信的方式通知。当你接到这样的电话或短信时,即可认定是诈骗行为。

  防范措施:目前,所有银行的ATM柜员机只有余额查询、存取款转账、更改密码功能。凡以种种借口要求你通过ATM柜员机去操作所谓“远端保全措施”、“开通网上银行”、“与税务机关联网接受退税”、“收退费用”、“修改磁条”等项目的,即可认定是诈骗行为。

  三、“猜猜我是谁”诈骗

  作案手法:骗子冒充熟人,在电话中让被害人猜猜他是谁,当被害人报出相识之人的姓名后即予承认,随即谎称近期将来看望被害人,然后再以出车祸、嫖娼或赌博等被公安机关抓获需付保证金等理由要求汇款。新近犯罪会假冒单位领导打电话给部门下属,以送礼为名让其直接汇款到指定账号。

  防范措施:当接到自称“老朋友”口气“猜猜我是谁”的电话时,要保持高度警惕,注意核实对方身份,不要轻易相信对方的种种理由而给其汇款。“单位领导”虽然能叫出你的姓名,不能轻易汇款,请直接找到领导本人或打领导原来的手机来核实情况。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最新阅读

分享本文到:

关闭
关注更新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