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天后宫民俗博物馆五大展区介绍
导语 天津民俗博物馆内分为民俗展区、服饰展区、建筑展区、天津人结婚的习俗展区、天津最盛大的民间节日展区五个部分。详情见下文。
民俗展区
本展区展示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天津卫老百姓过大年的场景,在生活中,天津人最重视的就是过年,而过年最主要的就是图热闹和吉利。早年天津卫过大年从一进腊月就开始了,从腊月初八一直遍布到二月初二长达60多天里都是在从事和过年有关系的事情。这些活动均蕴藏着年的文化、年的习俗,而这每项工作又都体现着人们对来年的期盼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民俗展区所展示的写有“馨香百世”的小建筑是过去百姓家中的小型家庙,供奉着祖先的排位,窗花和吊钱则表明了这是过年时的室内摆设,百姓是有过年时祭祖的习俗的。
而说到过年,美食必不可少,该展区同样展示了天津过年时在吃上的习俗,“初一饺子初二面初三盒子满家转”、天津八大碗、特色面食等等天津传统过年美食都可在这里看到。
(图源:天后宫官微)
服饰展区
在服饰展区,你可以看到天津服饰发展的过程,其发展大致经历了遮身避体、适应生产、标志身份和反映社会政治观念四个阶段。天津民间服饰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重商风气浓郁,崇尚豪华,追求档次。
在封建时期,因为中国是一个农本国家,重农抑商,商人地位普遍偏低,虽然普遍比农民有钱但却因地位低禁止穿华丽的服饰,然而天津并不歧视商业和商人,对着装不加以限制,加上人民生活又很有仪式感,因此体现在穿衣打扮上就表现为服装颜色鲜明透亮,做工精细考究。天津汉族妇女的服饰讲究质地、颜色、样式及缝制技巧,样式多以衫裙配套穿用,主要有琵琶襟、对襟、大襟、百衣间、满花等样式,美观大方,十分考究。
(图源:天后宫官微)
建筑展区
古人言“宅以门户为冠带”,一语道出大门具有显示形象的作用,门楼是传统民居三合院、四合院不可缺少的导引性建筑,是一个家族的门面,也标志着这一家的地位,过去婚配讲究的“门当户对”说法就是指这个,门楼相当的两户人家,地位也大抵差不多。 建筑展区展示的便为天津的建筑风格以及部分古宅门楼的遗存,源于东门里华家大院的抱鼓石、源于乡柯卞家大院的墀头等石雕、源于徐家大院的大门等等。
(图源:天后宫官微)
天津人结婚的习俗展区
天津婚俗展区展示了天津当天的婚俗习惯,完美还原了过去结婚时候“搭大棚落座”的场景,在过去,百姓家往往只能自己在家筹办婚礼,街坊邻居都来帮忙,请厨师来家里做饭,菜品八大碗之类有天津特色的津菜。体现了过去在胡同里办婚礼时,邻里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帮助、相互信任的感情,也把天津人那种民风淳朴、守望相助的性格表现地淋漓尽致。值得一提的是天津办婚礼是下午办,这一风俗与全国大多数地方不同,非常具有天津地方特色。
同时该展区还为我们展示了新婚时洞房中的婚床,也叫龙凤床,床帘上绣着龙凤寓意新郎和新娘,床上要铺设大红喜字的被褥,床顶端的布帘上绣有几个石榴,床框上雕刻的都是葡萄,石榴和葡萄都是有许多籽的水果,寓意着对新婚夫妇多子多孙的祝愿。这里还为游客们讲解着许多天津新婚当夜的婚俗,妙趣横生等待着你到馆内参观。
(图源:天后宫官微)
天津最盛大的民间节日展区
该展区为游客展示了天津的民间节日以及丰富的非遗技艺。
进入展区映入眼帘的便是天津“皇会”,最初叫“娘娘会”,是为庆祝海神天后娘娘生日农历三月二十三日而举办的活动,因受到清乾隆皇帝的嘉奖而易名的“皇会”。皇会是一个有组织有纪律的庙会形式,2008年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于2012年申报了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这里展出了皇会使用的一些礼器,銮轿等等,通过影像资料带你身临其境的感受皇会的热闹非凡。
除皇会外,在该展区你还可以感受到天津民间工艺的异彩纷呈。受宫廷艺术、文人美术及民众欣赏要求等诸多因素影响,天津的民间工艺作品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注重写实。魏记的风筝、联升斋的刺绣等等天津特色手工艺品都可在这里零距离感受其魅力所在。
(图源:天后宫官微)
温馨提示:微信搜索并关注【天津本地宝】公众号,聊天对话框回复【古文化街】,即可获取古文化街端午游玩攻略+预约攻略、天后宫/民俗博物馆预约入口、开放时间、景点推荐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