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踩踏事故中幸存?如何避免踩踏?

导语 在空间有限,而人群相对集中的场所如体育场馆、影院、酒吧、狭窄的街道、楼梯等,遇有突发情况,容易发生踩踏事件,对此国内外有过不少惨痛的教训。

  一月一日只是普通的一天。

  很遗憾的是,在这普通的一天的清晨,我要写下这样一段文字。

  踩踏,是一种极其原始的事故。每年东非大迁徙的过程中都有很多食草动物死于同类的蹄子之下,而人群的踩踏事故更是在史书上画下一个又一个血点。

  人类是天性爱群居的动物,人群就像磁铁一样对个人有着强大的吸引力。一旦人群聚集,并被街道、房屋、楼梯、栏杆压缩,危险就出现了。

  原本有序移动的人群可能会因为一个小小的诱因而瞬间崩溃。这个诱因可能是一只断掉的高跟鞋、洒在光滑地面上的一杯饮料、一股气味、一句话,甚至不需要什么明确的诱因。

  人毕竟不是椋鸟和沙丁鱼,我们并没有进化出有效组织大规模人群有序运动的能力。

  世俗和宗教节日、体育比赛、音乐会、逃难、赶地铁、学校下课,这些都可能成为踩踏事故的发生条件。

  下图是虽然不是损失最大,但是最有影响力的踩踏事件之一——1989年4月15日的英国希尔斯堡球场惨案,96人被活活挤死。

  有记载死亡千人的踩踏事故包括:

  1941年6月6日由于日军空袭造成恐慌,上千名重庆市民在涌入防空洞时因踩踏丧生。

  1990年7月2日,沙特阿拉伯麦加,朝圣人群在通过一个地下通道时发生踩踏,1462人丧生。

  2005年8月31日,参加宗教活动的人群在通过伊拉克一座大桥时,恐怖袭击的传言导致人群失控,约1000人死亡。

  拥挤的人群有多大的能量?如果你被汹涌的人潮挤在一个不可压缩的物体上,比如一面砖墙、地面或者一群倒下的人身上,背后七八个人的推挤产生的压力就可能达到一吨以上。

  实际上在踩踏事故中,遇难者大多并不是真的死于踩踏,他们的死因更多的是挤压性窒息——人的胸腔被挤压的没有空间扩张。在最极端的踩踏事故中,人在遇难时甚至可以保持站立的姿态。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最新阅读

分享本文到:

关闭
关注更新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