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踩踏事故中幸存?如何避免踩踏?

导语 在空间有限,而人群相对集中的场所如体育场馆、影院、酒吧、狭窄的街道、楼梯等,遇有突发情况,容易发生踩踏事件,对此国内外有过不少惨痛的教训。

  避免此类悲剧发生更主要的责任在于政府。

  在可预期的人流密集地点制定拥挤预案,比如新年夜的外滩,人流可能从哪里来,预计有多少人,如何评估现场人数,一旦现场评估人流超过容量,如何分流继续涌入的人群,如何疏散人群。

  这是一项技术含量很高的工作,任何细节处理不当都有可能引发灾难性的后果,比如警力如何分配,控制人群使用什么措施。

  有时候警察的出现会安抚人群的情绪,而有时候正好相反,这非常微妙。2003年2月17日,美国芝加哥E2俱乐部,夜店中发生斗殴,保安使用了胡椒喷剂意图制止混乱,但刺鼻的气味在拥挤的人群中引发恐慌,进而发生踩踏,21人死亡。

  广场、车站、学校、医院和娱乐场所,这些公共设施的设计和施工要考虑到预防踩踏的因素。1883年6月16日,英国桑德兰市(Sunderland),很多儿童在观看演出时发生踩踏,183名儿童死亡。

  之后,英国议会通过法案,规定所有的公共娱乐场所都必须使用安全逃生门。这种门上装有一个横杠,不管这种门锁还是没锁,横杠上的压力达到某个数值,门就会自动开启。这个法案至今仍有法律效力。

  在我们的身边,一些外资的大型商场随处可见这种一个多世纪前的古老发明,但除此之外,并不十分普及。

  近些年,基于视频监控的人群拥挤防控措施也取得了很大进步,比如沙特政府为麦加引入了一整套高科技的踩踏预防体系,使得每年朝圣人群踩踏事故大幅度的减少了。

  CrowdVision公司的人流拥挤预警系统

  愿各位2015年平安。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最新阅读

分享本文到:

关闭
关注更新
返回首页